火爆的《长安三万里》,这些细节你注意到吗?
动画长片《长安三万里》热映,电影不仅讲述了唐朝璀璨的文化气象以及一连串青史留名的人物故事,还将葡萄酒作为历史长卷里的重要一环,融入故事中。
图片来源:@电影长安三万里微博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共赴这场电影里的葡萄酒旅行。
影片有哪些关于葡萄酒的细节?
作为影片中的“高光时刻”,李白吟诵传世名作《将进酒》的片段精彩至极。
仙鹤从水中飞出,载着众人飞越瀑布,冲向无尽银河,直登天上宫阙,与神仙共饮。这段关于盛唐浪漫主义的华丽想象,让观众们纷纷破防。
在电影中,葡萄酒还跟主人公们的命运紧紧连接,成为了“关键道具”。
图片来源:@电影长安三万里微博。
高适用葡萄酒染红了纱布,假装受伤,并且故意放跑了俘虏,最终“示敌以弱”战胜了吐蕃大军。
影片中,少年李白的白色袍服紫色翻领之上,还特别还原了葡萄纹图案。
图片来源:@电影长安三万里微博。古往今来,人们视葡萄为吉祥、美满和幸福的象征,不少服饰都采用葡萄元素。
唐诗与葡萄酒,交相辉映
《长安三万里》的火爆又掀起了一波唐诗热潮。早在千年前,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底蕴深厚、余韵悠长的“中国诗酒文化”。
在不少优秀诗作中,更是不乏葡萄酒的身影,记录了当时的葡萄酒文化。
如李白《对酒》一诗:“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诗中的“金叵罗”是盛放葡萄酒的器具。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帝王、大臣喜好葡萄酒,而葡萄酒也从庙堂飞入寻常百姓家,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十分普遍。
据记载,自唐太宗征服高昌,带回马乳葡萄及酿造方法后,曾亲自酿葡萄美酒,宴请群臣。
刘禹锡的“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陆游的“浅倾西国蒲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诗人们将自己的才情投入到对葡萄酒的赞美之中。
与文人雅士一起,品葡萄酒美好生活
葡萄酒从古至今都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中,他写道:“我是好的,很能睡,饭量和在上海时一样,酒喝得极少,不过一杯葡萄酒而已。”
民国时期,葡萄酒已在文人雅士、精英名流阶层中流行开来。除了鲁迅,与张爱玲并称“北梅南玲”的民国作家梅娘,在其代表作《蟹》中也分享了葡萄酒生活:“三奶奶捏着高脚玻璃杯,有滋有味地呷着琥珀似的红葡萄酒,这是张裕公司送给孙参议的陈年佳酿,已经没有几瓶了,老太太曾下令不许动。”当时,张裕葡萄酒正是文艺界的时尚之选。
民国时期的张裕广告
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斥资300万两白银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开启中国葡萄酒产业化序幕。1915年,张裕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葡萄酒企业参加巴拿马博览会,荣获四枚大金奖,惊艳世界。
1915年,张裕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获得四枚大金奖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胡适题词
曾题词作诗,为张裕点赞的民国文化名人还有思想家康有为、戏剧大师梅兰芳、民国四公子宋子文、书画家张伯驹......
康有为曾两度为张裕题诗。
从古到今,文人雅士以酒为媒,以诗言志,记录着无数中国式浪漫。
关于葡萄酒的诗意与浪漫,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分享。